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就是圈子,圈子就是生活。前者是你自由的天地,后者则是禁锢你的铁房。”
这个社会是“圈子”构成的社会,而人也就是“圈子”内的活跃者。小的时候,我们接触的圈子很小,不过是同学圈、亲友圈之类的圈子。可慢慢地,当人逐渐踏出社会后,我们接触的圈子的数量将无限递增,甚至它们还干扰了我们的生活。
在职场,你和某同事关系特别好,组建了一个小帮派,小圈子。然后把这个圈子当成区分人与人站位的象征,那么你也就成了“圈内人”,你的一举一动将受到一定的束缚。
在和一些亲戚的交往中,你看见同宗族的某某人较为“骄横”,也就看不惯他如此嚣张。于是和某亲友组成目的一致的圈子,随之和对方进行对抗。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也将打响。
一个圈子,人加入得越多,其中也就容易“鱼龙混杂”。要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是由不同“目的”的人组成的圈子,更是人心难测。
为何总说少进“圈子”?因为圈多人复杂,人多琐事多。进个自己喜欢的圈子是好事,可有些圈子当你深陷其中时,只会成为“鱼肉”,令人“宰割”。
同行的“商圈”,水太深有句话说得好:“同行如敌国,不是你死,便是我活。”
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很多人其实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找个同行带带自己,也许就能上岸了。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一厢情愿。
可是,就是这样一厢情愿的做法,将会引来无数的“祸患”。因为在同行面前,任何较为单纯的人,都是“垫脚石”。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同行”很残忍,可这是社会的现实。
曾见过一件这样的事儿。朋友在某步行街的繁华地段开了一家餐馆。可是,他的餐馆一连几个月都处于亏损的状态,他很着急,便想找个同行咨询下。
很快,他在社交网络上发现,有个餐厅规模较大的老板,他在这个区域组建了一个“小联盟”,形成了一个餐饮业上的小圈子。朋友很好奇,也很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便托人将他拉进了这个圈子。
在这个圈子的微信群里,他看到“群主”特别好心,也就想找群主帮忙。谁知道,群主一下子就答应了他。朋友很开心,便想亲自登门拜访下对方。
到了对方的餐馆,老板拿出一份单子给他签,说只要他签了这个单子,他就能帮他把餐馆壮大起来。朋友仔细看了下单子,原来是一张“互惠互利”的合同。普通的合同也就算了,可在这份合同的后面,还有一条,那就是利润“四六分”。朋友看到后,立马拒绝,也就离开了。
后来,由于朋友的不妥协,他也就被这个圈子的人仇视。很快,朋友就在这种“仇视”中毅然结束了自己的餐馆,另谋他路去了。
事后,他有句话令我很感慨。他说:“以前总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圈子多个靠山。最后才知道,你没有利益给别人,别人非但不会放过你,还会联起手来孤立你。有些圈子,宁可不进,也不要惹祸上身。”
“无事献殷勤”的亲友圈,人太狠俗话说:“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和陌生人的圈子相比,有血缘关系的亲友圈,反而会让人有危机重重之感,甚至让人感到不自在,不舒适。为何?因为一把刀子的威力,往往是要在隐藏后猛地突袭才能体现出来的。
很多时候,你有钱了,对方便会奉承你,还会主动邀请你进圈,让你心中产生浓烈的虚荣感和面子获得感。而这两“感”,是你的软肋,更是别人拿捏你的凭靠。
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别人的故意“献殷勤”,目的不是为了拉你进圈,让你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好朋友,成为好圈友。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拉你进入泥潭之中,让你越挣扎,陷入得越快,也就合乎他们的心意。
在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别人拉着几个好友到你家去拜访你,甚至给你送上许多礼品。可在“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社会,别人的登临,也就意味着“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你的“帮助”,或者是你的钱。
为何现在很多人都逃离了亲友圈,不想和他们扯上任何关系?因为很多亲友,他们多是“势利眼”,见你有钱便找你借钱。借钱吧,又会有怕他们不还钱的担忧;可不借吧,又怕影响了关系,也怕别人在背后“攻击”自己。
文章来源:《财富生活》 网址: http://www.cfshzz.cn/zonghexinwen/2020/102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