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最具精华之处就在于百家争鸣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老子是这一时期导师级的人物,孔圣人都曾向起问道。《道德经》是老子留给后世最重要的哲学思想著作,在《道德经》当中不仅仅阐述了道家哲学体系之下的宇宙和世界,同样也以道家机具思辨性的哲学思想对世间的本质做了探究,《道德经》当中说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充分展现了老子对于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福祸相依的辩证思想: 老子所提倡的道家哲学体系讲求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或者说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双面性,福是事物好的一面的集中体现,而祸是事物坏的一面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人来说,一件事情总会有好有坏,也就是所谓的利弊,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质,但是往往这个世界上那些优秀的出色的人,总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惊人之举,就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利和害,并不是他们眼中的利和害,在很多常人眼中,他们好像是在做趋害避利的事情,但是在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发展之后,事实证明这些优秀出色的人才是真正的做到了趋利避害。这就是生活中最典型的福祸相依,优秀的人能够从眼前的福与祸当中看到其中的祸与福,从而做出更加长远的准确的判断,能够先人一步,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 福祸相依的辩证思想几乎贯穿于人们的整个生活,从社会的本源来说,在道家的哲学体系中社会的人和事就是由福和祸组成的,万事万物皆由福和祸共同组成,人本身就身处福祸之中,需要在辩证的思想之下去长远的看待福祸的关系。 目光: 老子所说福祸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在阐述福祸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的态度,人的目光以及目光背后的远见性,或者说是认识到变化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所谓变化实际上就是事物性质的转变,也就是从福转为祸从祸转为福,老子对福祸关系的阐述就是要人们能够以更高远的目光理性的思维去判断福祸转变的可能性,在认识到变化的可能性之后判断变化的重要性,从抓住时机,利用福祸的变化达到自己的所希望达到的利的一面,也就是达到自己所认为的趋利避害的境界。 思维方式的变化: 看待事物的福与祸最重要的是人的思维方式,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山,山的模样就是不一样的,事物也是如此,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的情况也就是不同的。 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导思维,一种是弊导思维,从中立的角度来说,不管是弊导思维还是利导思维本质上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弊导思维往往会给人带来悲观的情绪,令人陷入陌惊慌和紧张当中,尤其是在逆境的时候,弊导思维甚至会让人陷入绝境。所以,经常在生活当中使用利导思维非常重要,利导思维是让人能够向着好的方向去看待问题,能够在逆境之中让人依旧看到希望,保持高昂的斗志,积极的态度,从而战胜逆境,另外,利导思维状态能够让人长期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如何在生活中拥有利导思维这跟人的性格以及经历等多个方面都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本身是否相信一切都有美好的一面,只有相信世间有美好,世间才会真的有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