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镇巴县文工团能歌善舞的姑娘,也是镇巴县渔渡镇长滩河村村民们心中的“女汉子”。在她来到长滩河村的3年间,这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彻底告别了过去“吃洋芋果、穿布巾巾”的穷日子。近日,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后,收获赞誉无数,她就是镇巴县文工团演艺有限公司派驻长滩河村的第一书记朱兆菊。
将“隐形的财富”装进村民口袋
长滩河村位于渔渡镇北端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农户327户122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36人,是2018年的脱贫出列村。
2017年10月,朱兆菊第一次走进长滩河村,就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这个村子地处巴山腹地,山大沟深,经年累月的贫困让村里青壮劳力纷纷翻过大山外出务工。村子里大多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她说,村里没有能发展的产业,大家也没有能致富的信心。
在她到来之前,村里也曾种植过黄姜、烟叶、魔芋等,但都因为管理疏忽、销路不畅等因素,最终未发展成规模。村民们对这个看起来白白净净的女干部,能否给他们找到一条赚钱的路子,抱着怀疑态度。
我一直在思考,想要脱贫,外出务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找到一个适合在这里发展的产业。”朱兆菊告诉记者,长滩河村有耕地2480.97亩,林地亩,荒地荒山资源丰富,土壤水分条件适宜发展种植业,这些都是村里的“隐形的财富”。
心里有了想法,她又请来了专家实地查看,最终确定在村里种植核桃、李子和黄花。然而一开始,村民们却并不“买账”。因为对于帮扶单位送来的每户免费2亩的黄花苗,不知收益如何,很多村民不愿种植。看着村委会里成堆的黄花苗,朱兆菊急在心里,急忙和村两委商量,决定在村上成立扶贫互助合作社,流转土地50亩,和村民们一起在地里挥锄舞锨,赶在冬天来之前,将剩下的黄花苗全部种上。第二年,种下的黄花开始有了收益,尝到了“甜头”的村民打消了之前的顾虑,一些观望的村民也开始信任她,跟着她一起发展产业。
如今的长滩河村,家家有产业、户户花果香,种核桃363亩、李子212亩,果园已初具规模,种植黄花150亩,投资1.5万元购买了烘干设备。2019年,收售干黄花387斤,增收余元,预计今年开始收益将逐年上升。
真情实意真帮扶
在朱兆菊的记事本上,除了产业发展,还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她走访中见到的贫困户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50多岁的谭友菊年轻时意外失去右手,丈夫在外打零工,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朱兆菊的鼓励下,谭友菊来到合作社,做些分拣木耳、香菇、黄花菜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有了一份固定收入。“现在我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我和丈夫也从以前的土坯房搬进了集中安置区,生活便利了不少!这都要感谢朱书记对我们的帮助!”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谭友菊脸上满是笑容。
“朱书记,我家的山羊又下崽儿了,你有空了来我家,我给你做顿好吃的。”看到朱兆菊路过家门口,村民王成友热情地打招呼,从前王成友也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妻子和大女儿视力都有残疾,小女儿还在上学,家里全靠他务工维持生计。朱兆菊了解到他务农是一把好手,也有想发展产业的信心,只是缺少启动资金,便帮他争取到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如今王成友家养了20多只羊,还种植了天麻和木耳,年收入近6万元。
家人给了她勇气和力量
转眼间,朱兆菊来到长滩河村已经三年了,回忆起自己的扶贫故事,她告诉记者,是家人在背后的支持,才让她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扶贫工作。“刚到这里时,晚上我一个人住在村委会的宿舍里,十分害怕,丈夫每天都要给我打视频电话,听我讲讲一天的工作,遇到问题还会帮我出谋划策。有次实在太累了,回到宿舍倒头就睡,手机也没电了,晚上丈夫联系不到我,可把他急坏了,问了不少人,才找到村委会隔壁的一户村民来敲门看我的情况。”她说道,那时候女儿正在读高三,对于妈妈常常不在家,没有办法照顾她,有着诸多不理解,全靠丈夫从中协调。
驻村这几年,因为放不下这里的群众,她一直坚守在这里,与村民同吃同住,一起下地劳作。如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今年村里最后的5户贫困户脱贫退出。她自己也从一个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女干部成长成了一位脱贫攻坚战中的“女汉子”。
文章来源:《财富生活》 网址: http://www.cfshzz.cn/zonghexinwen/2020/091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