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主体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变奏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内

来源:财富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克思的财富思想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渐进生成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推进,对马克思财富思想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学术热点。本文意在回归国民经济学、马克思哲学的经典

马克思的财富思想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渐进生成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推进,对马克思财富思想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学术热点。本文意在回归国民经济学、马克思哲学的经典文本,在逻辑与历史的推演逻辑下把握马克思财富思想的核心主旨,接续财富思想的客观性、主体性研究,深度探究财富思想的公共性意蕴。回归现实,马克思的财富思想仍具现代价值。

一、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历史性生成

财富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西方,对财富问题的探讨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色诺芬的重农主义、柏拉图的分工理论、亚里士多德的货币学说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财富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里叶的“法郎吉制度”、欧文的“合作公社组织”等也内蕴着财富内容。正是基于对古希腊、空想社会主义等财富思想的历史性考察、批判性继承,马克思的财富思想得以渐进生成。

从生成论的逻辑视角看,马克思的财富思想主要是在批判继承国民经济学家“财富”思想的过程中渐进生成的。依据经典文本,马克思的财富思想核心主旨包括财富起源、财富本质和财富分配等三个层面。

首先,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财富”思想并非马克思首创,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对此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配第提出社会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土地和劳动,即“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重要观点,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斯密是经济学科学化的第一人,他对财富产生问题给出了更为科学的阐释,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的开篇中论到:“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1〕斯密认为“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等财富形式是劳动的直接产物或间接产物,来源于劳动,明确阐发了“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可见,在财富来源上,斯密与早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重农主义认为财富来源于土地、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来源于货币和流通的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承继斯密的观点,李嘉图更深入地阐述了劳动总量与商品价值的关系。“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交换价值与投在它们生产上的劳动成比例,这里所谓劳动不仅是指在商品的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而且也包括投在实现该种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劳动。”〔2〕可见,李嘉图指认劳动量与商品交换价值量的正比关系,劳动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这里的劳动主要包括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两部分。对比分析,斯密与李嘉图的论述主要区别在于:斯密是在宏观整体上指认劳动量与商品的对应关系,而李嘉图则深入到指认劳动量与商品之交换价值的对应关系。由此可见,斯密和李嘉图的财富思想中主要关涉劳动与商品、劳动与交换价值的对应关系,劳动多指“具体劳动”,马克思意义上的“抽象劳动”尚未进入他们的理论视野,因此尚未萌发“劳动二重性”思想。

马克思首先充分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劳动创造财富”(把抽象性劳动提升为原则)的观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引用贝魁尔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经济的新理论》中的重要观点,“材料要素如果没有劳动要素就根本不能创造财富”〔3〕,表明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所阐发思想的充分肯定:只有材料而没有劳动要素,没有材料要素和劳动要素的结合,财富就根本无法被创造出来。同时,马克思还通过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进行对比性研究,尤其是对工业社会财富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的考察,认为“一切财富都成了工业的财富,成了劳动的财富,而工业是完成了的劳动”〔4〕。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阐发了“劳动二重性”思想:“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5〕以此为理论基础,马克思批判古典经济学家抽象地、狭隘地阐释“劳动创造财富”这一思想,提出是具体劳动而非抽象的一般劳动创造财富的使用价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具体劳动创造财富的使用价值”中的“财富”主要指涉财富的物质内容。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在肉体上必须依靠天然产品或劳动产品才能生活,这些“天然产品”和“劳动产品”被“自然”(自然即天然)地需求和利用,构成为财富的物质内容。这是财富的本源性内涵,即“客体性”,“它体现在人作为主体与之相对立的那种物即物质产品中。”〔6〕沿着这一路向,马克思找到了财富产生的直接来源——具体性的生产劳动,而生产劳动的主体则为现实的人。可见,马克思这里对“劳动”的阐释已经深化到“劳动主体”层面,即“人类劳动力”创造了财富的使用价值。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工业社会更注重人的专业能力和创造性天赋,是创造工业财富的真正源泉。

文章来源:《财富生活》 网址: http://www.cfshzz.cn/qikandaodu/2021/0305/1195.html

上一篇:赵晓光中国科技浪潮刚刚开始
下一篇:健康增龄的骨骼财富来自于一生的三个时间

财富生活投稿 | 财富生活编辑部| 财富生活版面费 | 财富生活论文发表 | 财富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财富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