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只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合其他感受的综合感知,观察中还有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观察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语文学习中,观察对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作文的撰写,观察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石。
一、善于观察
观察是采撷和积累语文材料的重要手段,观察是有方法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要多角度,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细心连续,观察时要展开联想、想象,促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本《爬山虎的脚》为例,作者叶圣陶的观察是细致、连续的,作者的表达是准确、生动的。四年级学生知道怎样初步观察事物,但缺乏系统的观察的方法,有一定的直觉思维基础,感悟力较强,能把握事物基本特点,但缺乏完整性,认识事物不全面。以《爬山虎的脚》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在了解什么叫作细致、连续的观察事物。
(一)多角度观察,抓住典型事物的特点
《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中有较多作者描写爬山虎脚的关键语句,值得学生细细品读。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爬山虎脚。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并分享交流: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学生对“叶柄”“茎”等概念不清,我在课上用绿色的笔画叶柄与茎,边画边解释叶柄和茎的概念,让学生对“叶柄”“茎”有基本的认识。我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出叶柄和茎,学生再根据文章内容画爬山虎脚。课上,同学们并不能一下子就画对茎的位置,很多同学将“茎”画在了茎的同侧。学生只有抓住文中“反面”一次,才能正确画对爬山虎脚的位置,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爬山虎脚位置相当隐蔽,不仔细看发现不了。我出示脚和蜗牛触角的图片,学生感受爬山虎脚形状弯曲,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生动。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课堂上学生伸出手,全班一起数一数细丝,体会数量精确,语言准确。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色。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课堂上我提出嫩红色与红色有何区别,学生思考分辨,认为嫩红色是新鲜的、浅浅的、淡淡的红。我再用换词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观察仔细,最后出示红色和嫩红色图片对比,学生仔细观察再次比较不同,从视觉角度直观感受颜色嫩红。
最后,学生根据板书总结,作者就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这四个角度来写爬山虎的脚的,体会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由此我总结观察方法,看一看、数一数,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观察方法,如:闻一闻、听一听、摸一摸。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用这些观察方法会怎么观察。
(二)观察要有顺序
在指导学生观察的时候,教师要指导他们如何有顺序地观察,可以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由点到面地进行观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变得有条理。
(三)观察要细心、连续
课文第四小节描写了爬山虎脚怎么爬的,课堂上,学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爬山虎爬的过程,并圈出动词。学生圈画出爬山虎爬时的动词,“触”“巴”“拉”“紧贴”“爬”,学生读爬山虎爬的过程,试着一边说一边用手演一演。从连续的动作中学生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连续,并思考动词是否能调换顺序,从而体会到作者语言的准确。从细丝的变化,由“原先是直的”到“现在弯曲”了,也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连续细致。
我在教学中总结:观察只有细心认真,才能看到生活中的细节,看到常人无法看到的细微之处,用心观察才能有所收获。观察只有连续,才能看到事物的变化发展。
(四)观察时要展开联想、想象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学生通过看图片来了理解文字,发现细丝和触角、蛟龙的爪子的共同点,感受作者的想象力,感受语言的生动有趣。观察时要展开联想、想象,这是学生思维活跃的标志之一,有助于学生发展抽象思维。
文章来源:《财富生活》 网址: http://www.cfshzz.cn/qikandaodu/2021/0215/1123.html
上一篇:让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下一篇:停出来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