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同时也是记录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等历史文化信息的大百科全书。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出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说文解字》共有540部,大致按照“据形系联”和“以类相从”原则分类,每一个部首所收汉字都反映了某一方面的文化信息。如“女”部字反映了与女性有关的信息及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文化,“示”部字反映了先民们的天神观念以及由天神观念而来的祭祀文化。本文以“贝”字部为研究对象,探索“贝”字部所反映的古代汉族商贸活动、思想意识和社会交往等诸方面文化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一、部首“贝”字——汉族先民最早的货币实证 《说文》曰:“贝,海介虫也,居陆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凡贝之属皆从贝。”“贝”是一种有甲壳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边的陆地上,有“贝壳”和“龟壳”两个名字,古人将其都看作宝物和财富。上古中原地区,“贝”就是商业交换最早的中介物。夏代开始使用贝币,到商代已成为主要货币。周代有了“泉”,但没有废除贝币。才到秦始皇统一全国钱币,贝币才在法律上正式失去了它的货币地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到:“周曰泉,秦曰钱,在周秦为古今字也”。(《说文解字注》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研究《说文解字》,必须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凡贝之属皆从贝”,“贝”字是部首字,汉字中由“贝”组成的字大多与富足、礼物、赠送或祈求礼物、财物买卖相关。 原始贝币产生于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时期。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只限于物物交换。陶器发明以前,贝壳作为重要的饮水器具,用于喝水和蓄水。此外,贝壳一直是沿海以捕鱼为生的氏族与平原打猎为生的氏族交换的物品。贝同时具有大小适中、便于携带和计数的特点,很自然充当了等价物。孔颖达《疏》曰:“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毛传》:“布,币也。”郑玄《笺》曰:“币者,所从贸买物也。”由此可以看出,贝的确是最早用于交换的实物。“贝壳作为等价物,一来时间最长,二来比珠、玉坚固耐磨,又比龟甲便于携带和计算,所以贝成为我国最古老的货币[4]。”贝还可以用来交换兽皮、兽骨、皮毛、盐等生活用品。随着交换的增多,“贝”就有了货币的功能。但到了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扩大,中国北方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于是又产生了用其它材料仿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铜、金等,其中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二、财富的象征 贝币可以用来交换物品,拥有的贝币越多,可以交换的物品就越多。商代中期以前的贝币价值很高,拥有财富的多少以贝币拥有量来衡量,贝在当时已经是财富的代表符号。《说文》中以下几个字就具有财富之意。 贿:财也。从贝有声。 财:人所宝也。从贝才声。 货:财也。从贝化声。 资:货也。从贝次声。 贎:货也。从贝万声。 赈:富也。从贝辰声。 贮:积也。从贝宁声。 《汉语大字典》解释为:贿本义是财物。财是物资和货币的总称。货有3种解释,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货物,商品;货币,钱币。资是货物、钱财的总称。贎指富裕、富饶。赈是赈济,以财物救济。贮是财富的积累,表现在禾(粮食)和贝。这些部首为“贝”的字,在古今汉字中都具有财富之意。 三、商贸活动实录 (一)贸易往来 《说文》中反映商业交易活动的字如下: 买(買):市也。从网、贝。孟子曰:“登垄断而网市利。”段玉裁注:“市者,买物之所,因之买物而言市。” 贸:易财也,从贝卯声。 “买”和”卖”繁体为“買”和“賣”,都以“贝”为部首,是同源字。从字形上看,“買”像撒网捞取财物,本义是将别人的物品、利益纳为己有。“賣”即出也,即将自己的财物、利益出让给他人。二者连用指商业经营。“贸”,易财也。即以物交易为钱财。《尔雅·释言》中称:“贸,买,市也。”《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丝”即买丝。“贸”和“买”读音上也有一些相近,后来将“贸”和“易”连用,表示货物买卖,泛指各种商业活动。 有了交易活动,也要有交易地点。反映商业场所的字在《说文》中有: 贾:贾市也,一曰坐卖售也。商:行贾也。从贝,商省声。 段玉裁注:“贾者,凡买卖之称也。商,商之为言章也。通物曰商,居卖曰贾。”可见,“贾”是在固定地址经营商业的坐商,而“商”则是没有固定营业地址、经常往来于各地区间贩运货物的行商。所以有“行商坐贾”的说法。 有了商业买卖,一定要寻求商业利益,《说文》中反映商业利益的字有: 赖:赢也。从贝剌声。 在商业活动中,需要寻求贸易手段来实现利益,《说文》中反映贸易手段的字有: 贩:买贱卖贵者,从贝反声。 (二)借贷、抵押现象 买卖双方进行贸易,必定有赚有赔。有余钱的人就会将钱借给那些需要用钱的人,从中获利,于是发生了借贷关系。也有因为缺钱而将自己的物品作为抵押的现象。《说文》中反映借贷现象的字有: 贷:施也。从贝代声。段玉裁注:“谓我施人曰贷。”《广雅·释诂三》:“贷,予也。”“贷”的最初意义为“施予”“给予”。 貣:从人求物也。从贝代声。段玉裁注:“貣,求人施人,古无貣,贷之分,由貣字或作贷,因分其义,又分其声。” “贷”是借钱或者物给人,“貣”是向人借钱或者物。 赊:贳买也,从贝赊声。 贳:贷也。从贝世声。 段玉裁注:“在彼为贳(借贷),在我为赊也”,“赊”和“贳”意思相反。 《说文》中反映抵押现象的字有: 质:以物相敖,从贝从斦。阙。 赘: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犹放;贝,当复取之也。 赎:贸也。从贝卖声。 “质”也就是抵押,用财物作保证,后引申为用人抵押,即人质。“赘”的意思也是抵押,后引申为入赘。“质、赘”两字音义相近,是同源字。《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可见,“赎”字在很早时候就反映了抵押现象。 民间最早反映商业、信用活动的字都是贝字部。可见,货贝体现在了民间百姓生活的很多方面。 四、价值的尺度、物欲横流的体现 贸易活动中的盈亏导致贫富差距,于是出现了衡量商品价值高低以及财货占有数量多少的字。 贵:物不贱也,从贝臾声。 贱:贾少也,从贝戋声。 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 贤:多才也,从贝臤声。 在《说文》中,“贵”和“贱”最初都是衡量物品价值的尺度,后来意义扩大,也用于指地位的高低。“贵”表示地位高贵,而“贱”则表示地位卑微。“贫”本义是穷,缺乏钱财,后引申为缺少、不足。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贤”本指财多,后引申为凡多皆曰贤。作者许慎生活在汉代,可见汉朝时候认为才能和财富密切相关,所以用“贝”表示“贤”,是先有财后才称为贤,时代的局限性使得社会产生这样意识。 贝是财富的象征,而钱财有巨大的诱惑力,于是有人不择手段地追求钱财,甚至不顾道德违反法律。如: 贪:欲物也,从贝今声。 赋:敛也,从贝武声。 赂:遗也,从贝各声。 赇:以财物枉法相谢也,从贝求声。 赀:小罚以财自赎也,从贝此声。 “贪”本义为想要财物。《释名》:“贪,探也,探入他分也”,意指想要将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不但有了非分之想,而且有了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后来“贪”的意义扩大,凡是不知满足的追求都称为“贪”。“赋”,从贝武声,意为敛财也。“武”字也表意,指用一些行为征敛财物。“赋”本指田赋,后又指兵赋。老百姓除交地赋外,还要服徭役。“赂”,本义为遗也,即赠送礼物,目的是为了买通别人,引申为“行贿”。后来“贿赂”二字连用,意义和贪赃相近。“赇”,段玉裁注:“赇,法当有罪而以财求免是曰赇,受之者亦曰赇。”可见,“赇”不单指行贿,还可指受贿。后来的赇吏、赇官等词指受贿枉法之人。“赀”字,《汉律》:“民不繇,赀钱二十二”(繇、徭古今字),即百姓如果犯了不供徭役的小过错,需缴纳罚款二十二钱,才可弥补罪过。 有的人有了钱,就会有恃无恐,为所欲为。贝字部里反映仗势义的字就是“负”字。 负(負):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 按照许慎的解释,“负”字是一个会意字,由人、贝会意而成,表示有所依仗和凭恃,而人是凭仗“贝”才有恃无恐。《史记·魏其武安侯传》:“武安负贵而好权”,即言武安侯依仗自己的富贵和尊贵地位而最爱玩弄权术。 五、展现交际礼仪 《穆天子传·卷二》中有天子赐予赤乌的礼物“贝带五十”的记载。贝在上古是一种很珍贵的礼物,能体现出赠予者和被赠予者尊贵的地位。如: 贺:以礼相奉庆也,从贝加声。 赆:会礼也,从贝。 宾:所敬也,从贝,丏声。 赞:见也,从贝,从兟。 贡:献功也,从贝工声。 赏:赐有功也,从贝尚声。 赉:赐也,从贝来声。 赐:予也,从贝易声。 赣:赐也,从贝赣省声。 贶:赐也,从贝兄声。 赠:玩好相送也,从贝曾声。 这些字都有以财送礼之义。《诗·大雅·下武》:“受天之佑,四方来贺”,“贺”指以送礼相互庆祝。“贝”表钱财,“加”有添加之义。“赆”指见面时互赠的礼物。“賓(宾)”,在古代指敬重的贵宾。中华民族自古重礼好客。有贵客到来,主人不但要招待周到,而且还以贵重的礼物相赠。“赞”本义为进见(兟为进见之义),后引申为辅佐、帮助;称赞、夸奖之意。“贡”,献功也,即进献,本义是把物品献给天子,从贝,进贡多与财物有关,如:贡酒、贡糕。“赏”,赐有功也。在古代商周时期,王公大臣通常会将“贝”作为一种奖励之物,奖赏给立功的下属们。如《诗经·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赐”,予也,一般指上级给予下级,现代用法含有敬意。如《史记·刺客列传》:“不敢当仲子之赐。”而赉、赣、贶在《说文》中都是赏赐的意思,如《诗经·商颂·烈祖》:“既载清酤,赉我思成。”毛传:“赉,赐也。”“赠”即赠给,《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六、结语 “贝”字立部始于《说文解字》,其中收正文59个,重文3个。通过对《说文》“贝”字部的44个字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与“钱”有关,这与贝是最早的货币分不开。虽然后来因为贝币供不应求,以至于玉、铜、金等都作过货币形式,但《说文解字》中“玉”字部的字和人的美德、王权等有关,而“金”字部的字大多和金属或金属器具有关。反映财富意义和商业生活的字依然由“贝”字部充当。文字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历史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通过《说文解字》贝部字,我们了解了最初人们交换物品的情况,了解到当时的商业交往情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生活。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2]邓志强.贝部例字考释与古代货币演变轨迹[J].江西社会科学,2006(6). [3]米万锁.《说文解字》“贝”部字的文化意蕴[J].语文研究,1997(4). [4]石云孙.训诂得义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同时也是记录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等历史文化信息的大百科全书。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出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说文解字》共有540部,大致按照“据形系联”和“以类相从”原则分类,每一个部首所收汉字都反映了某一方面的文化信息。如“女”部字反映了与女性有关的信息及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文化,“示”部字反映了先民们的天神观念以及由天神观念而来的祭祀文化。本文以“贝”字部为研究对象,探索“贝”字部所反映的古代汉族商贸活动、思想意识和社会交往等诸方面文化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一、部首“贝”字——汉族先民最早的货币实证 《说文》曰:“贝,海介虫也,居陆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凡贝之属皆从贝。”“贝”是一种有甲壳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边的陆地上,有“贝壳”和“龟壳”两个名字,古人将其都看作宝物和财富。上古中原地区,“贝”就是商业交换最早的中介物。夏代开始使用贝币,到商代已成为主要货币。周代有了“泉”,但没有废除贝币。才到秦始皇统一全国钱币,贝币才在法律上正式失去了它的货币地位。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到:“周曰泉,秦曰钱,在周秦为古今字也”。(《说文解字注》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研究《说文解字》,必须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凡贝之属皆从贝”,“贝”字是部首字,汉字中由“贝”组成的字大多与富足、礼物、赠送或祈求礼物、财物买卖相关。 原始贝币产生于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时期。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只限于物物交换。陶器发明以前,贝壳作为重要的饮水器具,用于喝水和蓄水。此外,贝壳一直是沿海以捕鱼为生的氏族与平原打猎为生的氏族交换的物品。贝同时具有大小适中、便于携带和计数的特点,很自然充当了等价物。孔颖达《疏》曰:“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毛传》:“布,币也。”郑玄《笺》曰:“币者,所从贸买物也。”由此可以看出,贝的确是最早用于交换的实物。“贝壳作为等价物,一来时间最长,二来比珠、玉坚固耐磨,又比龟甲便于携带和计算,所以贝成为我国最古老的货币[4]。”贝还可以用来交换兽皮、兽骨、皮毛、盐等生活用品。随着交换的增多,“贝”就有了货币的功能。但到了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扩大,中国北方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于是又产生了用其它材料仿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铜、金等,其中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二、财富的象征 贝币可以用来交换物品,拥有的贝币越多,可以交换的物品就越多。商代中期以前的贝币价值很高,拥有财富的多少以贝币拥有量来衡量,贝在当时已经是财富的代表符号。《说文》中以下几个字就具有财富之意。 贿:财也。从贝有声。 财:人所宝也。从贝才声。 货:财也。从贝化声。 资:货也。从贝次声。 贎:货也。从贝万声。 赈:富也。从贝辰声。 贮:积也。从贝宁声。 《汉语大字典》解释为:贿本义是财物。财是物资和货币的总称。货有3种解释,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货物,商品;货币,钱币。资是货物、钱财的总称。贎指富裕、富饶。赈是赈济,以财物救济。贮是财富的积累,表现在禾(粮食)和贝。这些部首为“贝”的字,在古今汉字中都具有财富之意。 三、商贸活动实录 (一)贸易往来 《说文》中反映商业交易活动的字如下: 买(買):市也。从网、贝。孟子曰:“登垄断而网市利。”段玉裁注:“市者,买物之所,因之买物而言市。” 贸:易财也,从贝卯声。 “买”和”卖”繁体为“買”和“賣”,都以“贝”为部首,是同源字。从字形上看,“買”像撒网捞取财物,本义是将别人的物品、利益纳为己有。“賣”即出也,即将自己的财物、利益出让给他人。二者连用指商业经营。“贸”,易财也。即以物交易为钱财。《尔雅·释言》中称:“贸,买,市也。”《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丝”即买丝。“贸”和“买”读音上也有一些相近,后来将“贸”和“易”连用,表示货物买卖,泛指各种商业活动。 有了交易活动,也要有交易地点。反映商业场所的字在《说文》中有: 贾:贾市也,一曰坐卖售也。商:行贾也。从贝,商省声。 段玉裁注:“贾者,凡买卖之称也。商,商之为言章也。通物曰商,居卖曰贾。”可见,“贾”是在固定地址经营商业的坐商,而“商”则是没有固定营业地址、经常往来于各地区间贩运货物的行商。所以有“行商坐贾”的说法。 有了商业买卖,一定要寻求商业利益,《说文》中反映商业利益的字有: 赖:赢也。从贝剌声。 在商业活动中,需要寻求贸易手段来实现利益,《说文》中反映贸易手段的字有: 贩:买贱卖贵者,从贝反声。 (二)借贷、抵押现象 买卖双方进行贸易,必定有赚有赔。有余钱的人就会将钱借给那些需要用钱的人,从中获利,于是发生了借贷关系。也有因为缺钱而将自己的物品作为抵押的现象。《说文》中反映借贷现象的字有: 贷:施也。从贝代声。段玉裁注:“谓我施人曰贷。”《广雅·释诂三》:“贷,予也。”“贷”的最初意义为“施予”“给予”。 貣:从人求物也。从贝代声。段玉裁注:“貣,求人施人,古无貣,贷之分,由貣字或作贷,因分其义,又分其声。” “贷”是借钱或者物给人,“貣”是向人借钱或者物。 赊:贳买也,从贝赊声。 贳:贷也。从贝世声。 段玉裁注:“在彼为贳(借贷),在我为赊也”,“赊”和“贳”意思相反。 《说文》中反映抵押现象的字有: 质:以物相敖,从贝从斦。阙。 赘: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犹放;贝,当复取之也。 赎:贸也。从贝卖声。 “质”也就是抵押,用财物作保证,后引申为用人抵押,即人质。“赘”的意思也是抵押,后引申为入赘。“质、赘”两字音义相近,是同源字。《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可见,“赎”字在很早时候就反映了抵押现象。 民间最早反映商业、信用活动的字都是贝字部。可见,货贝体现在了民间百姓生活的很多方面。 四、价值的尺度、物欲横流的体现 贸易活动中的盈亏导致贫富差距,于是出现了衡量商品价值高低以及财货占有数量多少的字。 贵:物不贱也,从贝臾声。 贱:贾少也,从贝戋声。 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 贤:多才也,从贝臤声。 在《说文》中,“贵”和“贱”最初都是衡量物品价值的尺度,后来意义扩大,也用于指地位的高低。“贵”表示地位高贵,而“贱”则表示地位卑微。“贫”本义是穷,缺乏钱财,后引申为缺少、不足。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贤”本指财多,后引申为凡多皆曰贤。作者许慎生活在汉代,可见汉朝时候认为才能和财富密切相关,所以用“贝”表示“贤”,是先有财后才称为贤,时代的局限性使得社会产生这样意识。 贝是财富的象征,而钱财有巨大的诱惑力,于是有人不择手段地追求钱财,甚至不顾道德违反法律。如: 贪:欲物也,从贝今声。 赋:敛也,从贝武声。 赂:遗也,从贝各声。 赇:以财物枉法相谢也,从贝求声。 赀:小罚以财自赎也,从贝此声。 “贪”本义为想要财物。《释名》:“贪,探也,探入他分也”,意指想要将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不但有了非分之想,而且有了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后来“贪”的意义扩大,凡是不知满足的追求都称为“贪”。“赋”,从贝武声,意为敛财也。“武”字也表意,指用一些行为征敛财物。“赋”本指田赋,后又指兵赋。老百姓除交地赋外,还要服徭役。“赂”,本义为遗也,即赠送礼物,目的是为了买通别人,引申为“行贿”。后来“贿赂”二字连用,意义和贪赃相近。“赇”,段玉裁注:“赇,法当有罪而以财求免是曰赇,受之者亦曰赇。”可见,“赇”不单指行贿,还可指受贿。后来的赇吏、赇官等词指受贿枉法之人。“赀”字,《汉律》:“民不繇,赀钱二十二”(繇、徭古今字),即百姓如果犯了不供徭役的小过错,需缴纳罚款二十二钱,才可弥补罪过。 有的人有了钱,就会有恃无恐,为所欲为。贝字部里反映仗势义的字就是“负”字。 负(負):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 按照许慎的解释,“负”字是一个会意字,由人、贝会意而成,表示有所依仗和凭恃,而人是凭仗“贝”才有恃无恐。《史记·魏其武安侯传》:“武安负贵而好权”,即言武安侯依仗自己的富贵和尊贵地位而最爱玩弄权术。 五、展现交际礼仪 《穆天子传·卷二》中有天子赐予赤乌的礼物“贝带五十”的记载。贝在上古是一种很珍贵的礼物,能体现出赠予者和被赠予者尊贵的地位。如: 贺:以礼相奉庆也,从贝加声。 赆:会礼也,从贝。 宾:所敬也,从贝,丏声。 赞:见也,从贝,从兟。 贡:献功也,从贝工声。 赏:赐有功也,从贝尚声。 赉:赐也,从贝来声。 赐:予也,从贝易声。 赣:赐也,从贝赣省声。 贶:赐也,从贝兄声。 赠:玩好相送也,从贝曾声。 这些字都有以财送礼之义。《诗·大雅·下武》:“受天之佑,四方来贺”,“贺”指以送礼相互庆祝。“贝”表钱财,“加”有添加之义。“赆”指见面时互赠的礼物。“賓(宾)”,在古代指敬重的贵宾。中华民族自古重礼好客。有贵客到来,主人不但要招待周到,而且还以贵重的礼物相赠。“赞”本义为进见(兟为进见之义),后引申为辅佐、帮助;称赞、夸奖之意。“贡”,献功也,即进献,本义是把物品献给天子,从贝,进贡多与财物有关,如:贡酒、贡糕。“赏”,赐有功也。在古代商周时期,王公大臣通常会将“贝”作为一种奖励之物,奖赏给立功的下属们。如《诗经·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赐”,予也,一般指上级给予下级,现代用法含有敬意。如《史记·刺客列传》:“不敢当仲子之赐。”而赉、赣、贶在《说文》中都是赏赐的意思,如《诗经·商颂·烈祖》:“既载清酤,赉我思成。”毛传:“赉,赐也。”“赠”即赠给,《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六、结语 “贝”字立部始于《说文解字》,其中收正文59个,重文3个。通过对《说文》“贝”字部的44个字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与“钱”有关,这与贝是最早的货币分不开。虽然后来因为贝币供不应求,以至于玉、铜、金等都作过货币形式,但《说文解字》中“玉”字部的字和人的美德、王权等有关,而“金”字部的字大多和金属或金属器具有关。反映财富意义和商业生活的字依然由“贝”字部充当。文字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历史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通过《说文解字》贝部字,我们了解了最初人们交换物品的情况,了解到当时的商业交往情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生活。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2]邓志强.贝部例字考释与古代货币演变轨迹[J].江西社会科学,2006(6). [3]米万锁.《说文解字》“贝”部字的文化意蕴[J].语文研究,1997(4). [4]石云孙.训诂得义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文章来源:《财富生活》 网址: http://www.cfshzz.cn/qikandaodu/2020/0809/544.html
上一篇:古往今来最富有的十个女人(上)
下一篇:东方财富:流量龙头地位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