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每一段经历都是财富

来源:财富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十而知天命”,刚过50周岁,我突然想到:其实一个人的天命,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而一个人的修炼,是在每一段经历中进行的。也许,当我们在经历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但蓦然

“五十而知天命”,刚过50周岁,我突然想到:其实一个人的天命,就是一个人的修炼;而一个人的修炼,是在每一段经历中进行的。也许,当我们在经历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但蓦然回首,你就会发现:每一段经历都是财富。

我是中师毕业的。有一阵子朋友圈内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我们那个时代的中师生,是“个人之不幸,时代之大幸”。是不是“时代之大幸”,我不敢下结论;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是绝对不同意“个人之不幸”之说的。我们在当时的中师校园里,享受了至今仍被认为可能是最好的教育。这个园子里的老师,在我们这些来自乡村的初中毕业生看来,一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世外高人。我那时候学习写格律诗,师一的暑假过后,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了一首《卜算子·贺中国女排五连冠》。新来的“语基”老师张家茂来上课,下课了,走到我的边上,说:你还写了哪些诗词?你写了,拿来给我看。过了一些日子,在校门口两块大大的黑板上,满满地出了一期“张菊荣诗选”,我一下子成了“诗人”。那时候没有评校园年度人物之类的活动,但我的自豪与兴奋一定不亚于此。这件事,应该是我懂事之后极重要的关键事件,张家茂老师也是在我踏上讲台前的一个重要他人。

1986年,工作的第一站,是正宗的农村,农村中的农村。学校在田野里,在美丽的湖畔,没有围墙。春天,蔷薇花在湖边开满,每天下午带着孩子们漫步在这片芬芳之中。这种情境,回忆起来,是那样的美好。这或许孕育了我生命中的教育浪漫主义情怀,我的教育生涯的童年期,真是一种诗意的栖居。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其实还是有着很多艰辛的:教室地面是泥的,下雨天屋顶是会漏的,离家是远的,上班是要骑很长时间自行车的。我教二、四年级复式班。到现在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一个教室里有两个年级的孩子,四年级在直接教学的时候,二年级一定是在自动作业的。每节课上,每个孩子,一定都有“大段时间”进行学习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课堂上,就完完全全地被无数个“点式问题”占领了呢?我主张课堂上学生必须用整块学习时间去完成大任务,一定与其时的经验有关。感谢这段虽然艰辛但富有诗意的生活。

两年之后,我来到了镇上的中心小学,慢慢成长为骨干教师、副校长。如果没有2002年暑假的变化,我也许会一直在那个小镇上慢慢老去,会一直很快乐地守着自己的那方井底,因此我可能就永远不知道天有多大。我不想出去,我觉得这里很好,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舒适地带”吧。虽然说,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是重要的,但的确还是会有一些特殊的年份与日子,在生命中有特殊的意义,比如说我的2002。那一年暑假,发生了两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我的生命中闯进了一个人物——朱永新老师。朱老师时任苏州市副市长,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会与这样的“高官”有如此亲密的接触。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日子,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博大的教育世界,他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好。我成了“新教育实验”最早的核心人物,“新教育人”的气质溶入了我的血液。我为什么至今对教育充满情怀?我为什么能够“不轻易开启,不轻言放弃”?我相信都是因为我生命中的“新教育情结”。第二件事,是我的工作变动,我调到了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我后来在这里工作了6年,从一个“文学青年”逐步成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在这里,在吴江教育科研的沃土上,我受到了太多的滋养,我也有机会经常领略省内外教育科研大咖们的风采,当然也形成了我的研究素养与思维方式。

2008年,我离开教科室,来到城区的一所小学担任党支部书记。又一次走出“舒适地带”,我是不情愿的。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位长者看到我精神不振的样子,实在忍不住了,对我说:你这个样子怎么行?等到有大用场要派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本事?虽然在这所学校工作不满一整年,但这里也是我生命的重要驿站。在这里,我们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在探索性实践中,我建立了教育信仰,那就是我坚信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成长的欲望。

2009年6月,我重返乡村,成了汾湖实验小学的首任校长,一直工作到2017年暑假,8个学年。其实我当初并不想去的,因为上下班路途太远——人啊,真会不断地慵懒于某个舒适地带。这时,有一位我极敬重的领导跟我说:“去吧,你怎么知道自己的人生极致在哪里呢?”这句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8年的辛苦自不必说,但更多的是满满的收获,这是我不去汾湖永远无法想象的。我特别没有想到的是,在那里,我有幸与崔允漷老师有了极为亲密的合作,在崔老师的指导下,我与一帮年轻的老师一起,创造课程改革的汾湖经验——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价值。我也真实地看到,作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领军性人物,崔允漷是怎样在一所最普通最普通的小学里与老师们一起做研究的。8年间,我居然发表了30多万文字,老师们则积累了我们称之为“土书”的作品444本,发表了研究专题近10个。而我一直在声明:不做,我们一行字也写不出来。——岁月总会忘记曾经有过的艰辛,这期间经过了多少困难难以一一名状,但我相信若给我时间,我能连续不断、几天几夜地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我们催生了太多太多的文化现象,“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深深地热爱她,让离开了学校的人美美地回忆她,让关心学校的人远远地欣赏她”——当初我曾经这样诗意地描述学校愿景,今天,我就是在美美地回忆她。

文章来源:《财富生活》 网址: http://www.cfshzz.cn/qikandaodu/2020/0726/422.html

上一篇:错误也是“财富”
下一篇:羁绊与财富同期之谊

财富生活投稿 | 财富生活编辑部| 财富生活版面费 | 财富生活论文发表 | 财富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财富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